冰果作为京都蓄势一年之后的诚意之作,画工配乐都可称为上乘。分镜堪称完美,画面的构图在我看来,每一帧不光富含美学方面的考虑,而且还用最合适的视角配合了故事或者感情的需要。此外,米泽靠着一部算计也多少积聚了一点人气,冰果作为其出道作并连载至今,也多少理应受到一些瞩目。但很可惜的,冰果目前还是一副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还比不上京都自认为的商业失败作日常。
细究这种冷淡背后的原因,现在好动画很多确实无可辩驳,但更重要的是京都自己的定位的失策。冰果靠着“校园推理”这个定位,可能确实在一开始吸引了一些目光,但初看冰果,校园元素无功无过,推理元素又过于小打小闹,难免会让人失望乃至拂袖而去。但事实上,冰果的内涵,哪里是“校园”和“推理”两个滥觞的概念所能承载的呢。
按照原作的分集,五卷已出其四,冰果的意义已经图穷匕见。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冰果不过是披着校园推理的皮,来对日本新一代进行苦口婆心的说理。从折木这个人“节能主义”的设定以及这个设定的逐渐被推翻,到“冰果”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个敏感话题进行的管中窥豹的探索,“愚者的片尾”对于各人的意见的展示和调和的过程进行的一个微缩的模拟,“绕远的雏鸟”对于亲情的探讨以及乐观的估计,到目前“库特利亚芙卡的排序”里对于人能力以及使用能力的一种叹息,无不是在兢兢业业地,甚至有点不自量力地想要去劝服日本新一代加入到日本新社会的建设中来。
就举个简单的例子,用冰果这个故事作为全篇的命名和开章,其实是商业上很不明智的一个举动。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说白了在日本,就跟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一样,都是让人不愿触及,甚至有点倒胃口的一个话题。当年青年被活活浇灭的一腔热血,所留下的遗患到今日都未必愈合。那时的故事这样讲给下一代,必然在下一代的心中,给那个年代盖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特别是在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新一代特别是宅文化自私懒惰,目光狭窄,与世无争,自暴自弃的时候,跟他们说这件事无异于商业自杀。
但京都显然不愿意这么想,或者即使这么想也无法容忍这种态势继续下去了。日本中央政府腐朽迟缓,日本民众固然怨声载道,却显得冷漠。而前段时间大阪府的选举,无异于给日本的政界带来了一丝曙光。京都府作为一墙之隔的地域,也难免有些热血沸腾了起来。京阿尼相信宅男宅女里说不定会有折木奉太郎以及陆山宗芳这样态度消极但确实富有才能的人,希望他们能改变自己从而有所作为;京阿尼同时给那些貌似看上去没有什么“才能”的人也指出了定位:有像千反田这样的鞭策者,福部这样的数据库,以及伊原这样热心的实践者。而就算在推理这方面不如折木,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千反田的记忆力和好奇心,伊原的厨艺,福部收集情报的能力和乐于表现的热情,都是不可多得的才能。折木离了他们也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这种观念在“库特利亚芙卡的排序”篇里得到了极好的深化。
而更可贵的是,冰果之后的章节,其实在“I Scream”这样一个信条传达了“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浑浑噩噩”这个观点之后,用愚者的片尾篇指出了其实尽管每个人的观点都必然不同,但其实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可取之处并值得尊重。到此冰果其实已经构造起了一整套对于日本新一代入世的指导:抒发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看法,然后各取所需各展其长。提出了问题,也指出了解决方法,在这点看来,我觉得冰果的情怀已经令我非常钦佩了。京阿尼砸锅卖铁地走出这招险棋,无非是对自己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抒发,但目前有这种责任感的动画社,又有几个呢。
而这种整套的,表现手法细腻而春风化雨不令人反感的娓娓劝导,其实对我国的青年也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跟日本很相似,但在程度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中庸思想封杀了我们的嘴;缺乏合理的德育以及这个暴躁的社会让我们不懂得尊重不同的看法;唯利是图的社会导向和一哄而上的单调职业规划让我们不懂得找准自己的定位,不懂得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事情。而冰果正在向我们陈述我们所缺乏的地方,这是无比有益的,值得深思的,也把冰果放在了一个超越其他动画的位置。